8月22日,来自俞垛、梁徐、张甸等地的30余名各民族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齐聚溱湖之畔,在泰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中心开展以“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”为主题的研学活动。通过“文化浸润+实践体验+情感交融”的创新模式,让各族青少年在“行走的课堂”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文化寻根:在历史长河中触摸团结基因。“同学们知道吗?我们脚下这片土地,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家园……”。活动伊始,实践中心少工委主任王忠海以“溱潼会船”等本土非遗为切入点,通过昭君出塞、文成公主入藏等历史典故,生动诠释了“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”的深刻内涵。孩子们在互动问答中领悟到,从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,从郑和下西洋到唐蕃古道,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始终是历史主旋律。
光影铸魂:在红色记忆中厚植家国情怀。观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环节,当看到“香港回归”篇章中各族群众彻夜守候的场景时,一位哈萨克族少年激动地说:“我的爷爷也曾驻守边疆、保家卫国,各民族共同建设祖国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!”观影结束后,孩子们自发组织“民族故事会”,分享各自家族参与国家建设的感人故事,现场涌动着温暖的民族情谊。
非遗共学:在匠心传承中绘就同心圆。在非遗体验区,各族青少年在省级非遗“溱湖莲湘舞”的明快节奏中跳出青春活力,将蜡染技艺融入溱湖纸板画创作,共同绘制出“56个民族手拉手”的斑斓画卷。非遗传承老师感慨道:“孩子们的创意让传统技艺焕发了新生机,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交融”!
活动中,姜堰区委统战部还为孩子们送上了包含文具用品、民族团结画册、非遗手工材料等在内的“石榴籽成长礼包”。溱湖波光映笑脸,石榴花开别样红,这场跨越民族的研学之旅,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知识、传承了文化,更在心灵深处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。
此次研学是姜堰区“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”的系列活动之一,后续将依托溱湖国家湿地公园、蒋垛苏维埃纪念馆等特色资源,通过“红色文化之旅”“生态体验之旅”“非遗传承之旅”等精品研学路线,让各族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广泛交往、全面交流、深度交融。
(来源:姜堰区委统战部)